电子信息重点学科
1.学科简介
电子信息市级重点学科是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学科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战略部署,立足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划,学科秉承“产教融合促创新,彰显特色创一流”的建设理念,聚焦重庆市智能产业和汽摩产业等支柱产业的重大需求,围绕固体电子器件及其数字一体化等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构建校企联动协同攻关科研模式和“双导师、双基地、双考核”协同育人机制,依托高水平队伍建设,提高承接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能力,着力培养软硬结合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将电子信息建设成为契合重庆市支柱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电子信息是重庆工业第一支柱产业,《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 年)》明确提出重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着力发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的智能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学科聚焦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瞄准重庆市智能产业和汽摩产业在高性能能源模组、高稳定传感器、自动驾驶等关键应用技术领域的需求,坚持“软硬结合,智能互联”,整合电子、软件、大数据等学科,凝练固态电子器件及系统集成、智能感知技术与工程应用和智能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三个特色方向,在固体电子器件及其数字一体化技术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对于巩固我市重点产业的优势地位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12月份中期验收以优秀等级通过。
2.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田亮亮 教授
田亮亮,博士,教授,中共党员,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电子信息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外聘研发技术专家,重庆理工大学硕导,西南大学硕导,三峡学院硕导。2011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取得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毕业迄今就职于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从事车用传感器和电容储能器件研究;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专1项(700万元),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一般项目15项;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
3.学科方向和团队
方向一:固态电子器件及系统集成
面向汽摩、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电子器件高性能、高可靠方面的需求,围绕固态电子器件的关键材料制备、核心性能提升、系统集成控制、服役失效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在高稳定气体传感器、高性能电容器模组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有力支撑重庆市支柱产业发展。
本方向学科骨干:
田亮亮——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兼职硕导,重庆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外 聘研发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电化学传感器和储能器件研究,在高性能电极的形貌调控、表面改 性和缺陷控制上有很深造诣,为地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解决了大量工程问题,经济效益达 1500 万;承担光电测试技术、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出版教材 1 部,独 立培养研究生 7 名。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20 项,在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等 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 32 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8 项和实用新型专利 8 项。拟承担固态电子器件及系统集成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和指导。
程正富——原全国高等学校物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重庆市首届中青年 骨干教师,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兼职硕导。主讲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课 程,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主持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 1 项,编写教材 1 部,联合培养研究生 5 名。主要从事固体电解质传感器和超级电容器相关研究,主持军科委 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 1 项,工程技术类项目 1 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物理学报等发表论文 2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1 件。拟承担固态电 子器件及系统集成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和指导。
杨文耀——工学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C 语言程序》、《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息获取与 检测技术》等课程的主讲工作,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教改项目 3 项,教学效果良好。主要从事 固态器件与系统集成、储能材料及器件、微纳材料与薄膜等研究,在有机钽电解电容器、超级 电容器电极材料与器件、高介电薄膜、高精度传感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近五年发表论文 1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4 项,出版专著 1 部,主持各级纵向项目 7 项,经费 46.2 万元,横向 项目 5 项,经费 456.9 万元。拟承担固态电子器件及系统集成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和指导。
方向二:智能感知技术与工程应用
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对传感与识别等技术的转型升级需求,围绕智能和汽摩产业在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可视化、智能识别与计算、先进智能传感技术以及智能信息系统等方面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重点在智能感知预测预警云服务应用公共技术、大数据智能化关键技术框架及方案、5G机器人协同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并在相关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多方位的技术服务。
本方向学科骨干:
马新强——入选重庆英才计划,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多维数据感知与智能识别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重庆高校年度十大双创明星。曾任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智慧研究院高级咨询经理、 浙江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拓展部项目副主任。 国家“双万计划”重庆市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获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行业实践教 学奖。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 20 项、论文 30 余篇、授权专利 10 项、软件著作权 18 项,出版专 著、教材 6 部。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发明创业奖成果二等奖、重庆科技进 步三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重庆市首届青年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创业大赛二等 奖、重庆市科技系统“先进个人”等。拟承担智能感知技术与工程应用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和指导。
汪维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计算机学会理事。2005 年进入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工作,2018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师从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张景中院 士。现从事医学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 3 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 其中 EI 检索 10 余篇,SCI 检索 3 篇。拟承担智能感知技术与工程应用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和指 导。
李 鹏——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在异构超密集网络干扰协调与能效优 化、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先进移动通信技术测试平台方面取得了成果,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设计 并测试了海量机器类型通信接入协议,为中国移动研究院搭建了先进移动通信技术测试平台, 设计并测试了一批先进移动通信技术,解决了多项工程问题。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 项目 11 项,发表论文 14 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项。拟承担智能感知技术与工程应用方向的 研究生教学和指导。
方向三:智能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面向智能和汽摩产业在固体电子器件、半导集成系统等方面对精准数据分析与高性能数值计算的需求,围绕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开展技术攻关研究,重点在多目标优化算法与理论、通讯网中的图论方法、智能化设备的图像处理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支撑重庆市智能制造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
本方向学科骨干:
邬吉波——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四川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 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复杂数据统计建模的研究。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重庆市教委基金项 目 1 项 。 在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等 SCI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指导员工参加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 二等奖 1 项、重庆市一等奖 4 项、重庆市二等奖 5 项。拟承担智能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方向的研 究生教学和指导。
马纪成——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高校群与图的理论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数学 会理事,四川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 计算代数、群与图。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重庆市教委项目各1项。在国际著名期刊如Journal of Algebra、Journal of Combin. Theory Ser B等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受邀参加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并作邀请报告。指导学 生参加全国大员工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重庆市一等奖4项。拟承担智能计算与大数 据技术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和指导。
黄 羿——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类兼职硕士生导师,大数据智能计算与可视化研究所副所长,多维数 据感知与智能识别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骨干,CCF 会员。曾任杭州大数云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 顾问、重庆市中迪医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特别助理。 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物联网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 12 项、论文 3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2 项、软件著作权 15 项,出版专著、教材 5 部。获中国产学 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中国发明创业奖成果二等奖、重庆市首届青年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创业 大赛二等奖,重庆市永川区第五届科学技术奖(科技项目研发奖)一等奖等。拟承担智能计算 与大数据技术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