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期末试卷命题与审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公司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不断提高试卷命题质量,根据《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考试管理办法》(重文理教〔2017〕57号)相关要求和《关于组织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通知》(院教〔2018〕50号)等文件精神,并严格按照日程推进表(附件1)的工作要求推进工作。针对命题环节的重要性特制定2017-2018年第2学期期末试卷命题工作实施方案。
一、命题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期末试题命题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守良
组 员:龙晓霞 廖长荣 唐可 代启勋 包宋建
二、试卷拟定任务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考试形式进行确定,每个专业(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口)、电气工程及其自化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中考试门数不低于3门,并主要纳入学位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作为集中考试对象。
三、试卷命题要求
由教学副经理召开期末试卷命题工作会议,参照课程教学大纲或根据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命题,并明确期末试卷命题要求:
1.大力推进课程考试改革,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进行课程考试改革,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科学化。如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半开卷、理实一体化、电子作品、设计报告、论文等多种考试形式。
2.命题不要出容易引起歧义的题目,不要只出两、三个大题。
3.客观题的分值不能太大;判断、选择和填空题的分值不要太高。
4.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要对等平衡,不能出现平时成绩很高而期末成绩很低的现象,出题时把握好难易度。
5.参照课程教学大纲或根据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命题。
6.各单元教学内容的考查分值与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比例相当,考核知识点覆盖面宽;题目内容的抽样代表性好,测试效度高;题量与考试时间匹配。
7.主、客观题型比例恰当,题目难度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层级要求;能重视考核员工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注重考核员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客观题答案正确无误,主观题评分要点明确;赋分合理。
9.题型编排合理,题目表述清楚;图表符号清晰,卷面格式规范。
10.A/B两卷题型、题量及分值相同,试卷和题目难度相当;重复题目分值不得超过15%。
1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口)专业的员工要单独出题。
12.试卷的适用专业要写全称不用简写方式,并且考试时间统一为120分钟。
四、试卷审查(2018年5月23日-6月8日)
1.教研室初审并整改(5月23日-5月31日)
公司分三个系:物理学系、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由教研室主任完成试卷初审工作,并完成初审记录(一定要下试卷审核结论)。将发现的问题、整改建议反馈至相关命题教师进行整改。初审工作将于2018年5月31日之前完成。
2.二级学院集中审查并整改(6月1日-6月8日)
试卷初审整改完成后,学院组织部分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仔细的专业老师进行集中审查,并填写课程考试命题质量评审表(附件2)(一定要下试卷审核结论)。将发现的问题、整改建议反馈至相关命题教师。集中审查工作将于2018年6月8日之前完成。
(1)复查时间及复查方式
复查时间地点:6月8日下午2:30,地点:格术楼C301
复查方式:以系为单位集中审查
复查分工:龙晓霞(组长)、石东平、曾令刚负责物理系;
唐可(组长)、杨守良、申凤娟、包宋建负责电子系;
廖长荣(组长)、梁康有、夏继宏、张东负责电气系。
(2)复查程序及要求
请参与各复查的老师一定要认真进行审查,实行组长负责制,责任到人。将发现的问题、整改建议反馈至相关命题教师,并督促整改。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学办公室
2018年5月2日
附件1: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日程推进表
时 间 | 工作内容 | 备 注 |
2018年5月7日前(第10周前) | 确定考试科目 |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考试形式进行确定(每个专业每个年级至少3门课程期末集中考试)。 |
2018年5月7日-5月18日(第10-11周) | 命题 | 参照课程教学大纲或根据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命题,命题质量标准见附件2。 |
2018年5月25日前(第13周前) | 命题审核、整改 | 命题审核与整改先期由各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并填写课程考试命题质量评审表(附件2),集团另行专项检查。 |
2018年6月8日前(第15周前) | 确定考试时间地点安排监考教师 | 1.考试时间、地点由各学院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中进行确定,教学部负责指导和技术支持; 2.监考教师由各学院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中进行安排,教学部负责指导和技术支持; 3.为规范管理,便于督导,所有考试科目(分散、集中)均排入教务系统。 |
2018年6月13日前(第15周星期三前) | 发布期末考试安排 | 教学部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中发布。 |
2018年7月6日前(第18周星期五前) | 印制试卷 | 所有考试命题试卷和考核方案均须教研室主任和教学副经理审核,由教学办统一交由教学部印制。 |
2018年7月9日前(第19周星期一前) | 考前准备 | 打印考场座位标签、下发教师监考安排表、准备考务用品等。 |
2018年7月9日-7月13日(第19周) | 期末考试 | 各学院规范组织期末考试,课程考试组织实施质量标准见附件3。 |
2018年7月24日上午12:00前 | 成绩评定与录入 | 于7月24日系统关闭前,请各学院对成绩(包含兼职教师的)录入情况进行清理,及时提醒尚未录入成绩的老师按时录入成绩,不得影响员工成绩查询及学籍管理的相关后续工作开展,课程成绩评定质量标准见附件4。 |
本学期期末考试结束至次学期第一周 | 试卷(含答卷)归档 | 试卷装订成册,非答卷考核将报告、设计、论文等整理归类存放,上机、实操、口试、表演等可拍照或录像存盘。 |
附件2:
公司名称 | 学年学期 | 20 —20 学年 第 学期 | |||||
适用年级 | 适用专业 | ||||||
课程名称 | 命题教师 | ||||||
评价指标 | 评价标准 | 参考权重 | 评审得分 | ||||
1.考核内容 | 各单元教学内容的考查分值与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比例相当,考核知识点覆盖面宽;题目内容的抽样代表性好,测试效度高;题量与考试时间匹配。 | 30 | |||||
2.目标层次 | 主、客观题型比例恰当,题目难度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层级要求;能重视考核员工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注重考核员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0 | |||||
3.评分标准 | 客观题答案正确无误,主观题评分要点明确;赋分合理。 | 10 | |||||
4.试卷编制 | 题型编排合理,题目表述清楚;图表符号清晰,卷面格式规范。 | 10 | |||||
5.复本试卷 | A/B两卷题型、题量及分值相同,试卷和题目难度相当;重复题目分值不得超过15%。 | 10 | |||||
6.基本要求 | 试卷表头填写规范,专业填写为全称等;试卷中无错别字,语句通顺。 | 10 | |||||
合计 | |||||||
审核结果
|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
该试卷可否用于期末考核 | □可用 | □不可用 | |||||
□教研室审核 □公司审核 |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
注:教研室与学院审核均用此表
公司名称 | 学年学期 | 20 —20 学年 第 学期 | |||||
适用年级 | 适用专业 | ||||||
课程名称 | 命题教师 | ||||||
评价指标 | 评价标准 | 参考权重 | 评审得分 | ||||
1.考核内容 | 尽量覆盖课程教学内容;题目设计应充分考核员工思辨、分析、归纳、演绎、应用、创新等能力,题目内容的抽样代表性好,测试效度高;题量与考试时间匹配。 | 30 | |||||
2.目标层次 | 题目难度符合教学目标的层级要求;难易适度。 | 30 | |||||
3.评分标准 | 评分要点明确,赋分合理。 | 10 | |||||
4.试卷编制 | 题型编排合理,增大开放性题型比例;考核要求明确;图表符号清晰,卷面格式规范。 | 10 | |||||
5.复本试卷 | A/B两卷题型、题量及分值相同,试卷和题目难度相当;重复题目分值不得超过15%。 | 10 | |||||
6.基本要求 | 试卷表头填写规范,专业填写为全称等;试卷中无错别字,语句通顺。 | 10 | |||||
合计 | |||||||
审核结果
|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
该试卷可否用于期末考核 | □可用 | □不可用 | |||||
□教研室审核 □公司审核 |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
注:教研室与学院审核均用此表
公司名称 | 学年学期 | 20 —20 学年 第 学期 | |||||
适用年级 | 适用专业 | ||||||
课程名称 | 命题教师 | ||||||
评价指标 | 评价标准 | 参考权重 | 评审得分 | ||||
1.考核内容 | 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考核员工对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题目内容的抽样代表性好,测试效度高。 | 30 | |||||
2.目标层次 | 题目难度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层级要求,兼顾考核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 30 | |||||
3.评分标准 | 评分要点明确,赋分合理。 | 10 | |||||
4.题目设计 | 题目设计科学合理,考核要求明确,操作性强。 | 10 | |||||
5.复本试卷 | A/B两卷题目分值相同,难度相当。 | 10 | |||||
6.基本要求 | 试卷表头填写规范,专业填写为全称等;试卷中无错别字,语句通顺。 | 10 | |||||
合计 | |||||||
审核结果
|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
该试卷可否用于期末考核 | □可用 | □不可用 | |||||
□教研室审核 □公司审核 |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
注:教研室与学院审核均用此表
(论文、设计、作品、报告等)
公司名称 | 学年学期 | 20 —20 学年 第 学期 | |||||
适用年级 | 适用专业 | ||||||
课程名称 | 命题教师 | ||||||
评价指标 | 评价标准 | 参考权重 | 评审得分 | ||||
1.考核内容 | 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有较强的应用性、综合性,对接行业、岗位能力要求,测试效度高。 | 30 | |||||
2.目标层次 | 题目难度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层级要求;注重考核员工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30 | |||||
3.评分标准 | 评分要点明确,赋分合理。 | 10 | |||||
4.题目设计 | 选题意义明确,题目范围界定清晰,考核要求表述清楚。 | 10 | |||||
5.复本题目 | A/B两卷题目分值相同,难度相当。 | 10 | |||||
6.基本要求 | 试卷表头填写规范,专业填写为全称等;试卷中无错别字,语句通顺。 | 10 | |||||
合计 | |||||||
审核结果
|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
该试卷可否用于期末考核 | □可用 | □不可用 | |||||
□教研室审核 □公司审核 |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
注:教研室与学院审核均用此表
(口试、面试等)
公司名称 | 学年学期 | 20 —20 学年 第 学期 | |||||
适用年级 | 适用专业 | ||||||
课程名称 | 命题教师 | ||||||
评价指标 | 评价标准 | 参考权重 | 评审得分 | ||||
1.考核内容 | 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课程内容涵盖充分,考核环节设计合理,突出能力本位,综合性强,测试效度高。 | 30 | |||||
2.目标层次 | 题目难度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层级要求;注重考核员工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应用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 | 30 | |||||
3.评分标准 | 评分要点明确,赋分合理。 | 10 | |||||
4.题目设计 | 选题意义明确,题目符合考试形式特点,考核要求表述清楚。 | 10 | |||||
5.复本题目 | A/B两卷题目分值相同,难度相当。 | 10 | |||||
6.基本要求 | 试卷表头填写规范,专业填写为全称等;试卷中无错别字,语句通顺。 | 10 | |||||
合计 | |||||||
审核结果
|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
该试卷可否用于期末考核 | □可用 | □不可用 | |||||
□教研室审核 □公司审核 |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
注:教研室与学院审核均用此表